褚时健去世:那个不肯言败的风云人物走了(一)
来源:韩历文学网www.hanliwx.com 作者: 互联网 2020-08-10 阅读: 次


褚时健去世:那个不肯言败的风云人物走了(一)
3月5日,原云南红塔集团有限公司和玉溪红塔烟草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、褚橙创始人褚时健去世。
曼德拉有句名言:“生命中最伟大的时刻不在于永不坠落,再是在于坠落之后总能再度升起。”这句话用来形容褚时健再合适不过。
他总能在一次次跌落谷底之后再度登上人生巅峰,波澜壮阔的一生,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的话,只能是“传奇”。
褚老一路走好。
1
曾经,他被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有争议的企业家。
当众声沉寂,劫波度尽,耄耋之年的他,又一次引来万众注目。
然而对一生跌宕沉浮,他却始终不肯多言,只是说:我希望人家说起我时,会说上一句:
“褚时健这个人,还是做了一些事。”
这句话与他,有多么轻,也就有多么重。
2
1927年,褚时健出生在云南的一个偏远村庄,矣则。
1942年,父亲在外地做生意时,被日机炸成重伤,病体残喘一年后,留下妻子和六个儿女撒手西去。
身为长子褚时健主动离开学堂,和母亲一起承担起家庭的重担。那年他15岁。
幸好,家里还有祖上留下一间赖以活命的酒坊,自此,700多斤粮,1000多斤燃料,全靠他一力承担。放粮、蒸煮、搅拌、发酵、捞渣,出酒,…。。。
15岁的少年一天劳作18个小时,常忙到不知日暮月升。
晚年的褚时健讲起来,还非常自豪:别人家三斤苞谷烤一斤酒,我两斤半就可以,还比他们质量好。
可第二年夏天,堂哥褚时俊的到来,把他的命运带上了另一条轨迹。
褚时俊是西南联大的高材生,整个褚家的骄傲。
他不想看到灵敏能干的堂弟整日囿于酒坊山寨。
对他说:你这么聪明,应该出去看看,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你都不知道。
本就好强的少年心里泛起波澜,然而一副重担全然交给母亲他又实在于心不忍。
一生沉默坚忍的母亲却不待他多言,只说了短短一句,我知道,再难也要让你上学。
可送别忍痛送别儿子的母亲不会知道,这并非一条单纯的求学之路。
3
事实上,在那个山河破碎,风云激荡的时代,也很少有年轻人能够全然的一心向学。
他两个弟弟病死,一个弟弟和情如手足的堂哥牺牲战场。
他一生坚强的母亲再也支撑不住,1950年离他而去。
见过晚年褚时健的人都说,他有很强的命运感。
怎么能没有呢?
自他少年起,他就不断品尝命运的无常无情,怎能不知晓命运的规则高高在上,却从不给人答案和谜底。
所以,他说:
“很年轻时就知道,把每一天安排好,就是对人生负责任,想的太多,没有任何意义”。
这成为贯穿他一生的态度,无论面对怎样的风浪和苦难,他一直都是承受,坚忍,埋头苦干,不问收获。
却受益无穷。
4
1979年10月,几经命运辗转的褚时健被任命为玉溪卷烟厂厂长。
和这个国家的许多人一样,他之前,尝尽了艰辛,被蹉跎多年。
已经52岁的褚时健,希望在这人生新的一站上,实现他希望的,最简单,也最厚重的:多做一些事,多做一些有意义的,实实在在的事。
1979年10月,褚时健举家迁往玉溪。
他的辉煌与陨落,骄傲与耻辱从此与这片土地一生交缠。
尽管有很大的心理准备,褚时健刚到卷烟厂时还是心里一惊:
很多工人祖孙三代挤在28平方米的房子里,有的甚至还生生塞下两家。同样困窘的还有他们的腰包,工资只及其他工厂的一半,很多男工找对象都非常困难。
烟厂厂区内有成群的鸡鸭到处乱跑,烟丝,散支烟遍地都是。
1980年,云南省一次大规模的香烟评吸会上,他们精选的红梅烟,专家只吸一口就给了评语:辣,呛,苦。
别人嘲笑:红梅,红梅,先红后霉…。。
处处是让人心凉的景象。
然而,十多年间,这个暮气沉沉的烟厂,在他治理下,成为亚洲第一、世界第三的“红塔帝国”,随便找几个数字也是让人心里一惊。
1990年代中期,玉溪卷烟厂年创造的利税达200亿元以上,占到云南财政收入的60%,相当于400多个农业县的财政收入总和。
17年间,烟厂共创利税991亿。
在高档香烟市场中,红塔山的年销量超过国内所有的香烟品牌,占据了80%的市场。
1995年,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发布了《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研究报告》,红塔山以320亿元的品牌价值高居榜首。排名第二的长虹为87亿元。
很多人感慨:这不是烟厂,而是印钞厂,不同的是印钞厂的面额100,烟厂200。
他自然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,云南省劳动模范、全国劳动模范、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章获得者、全国优秀企业家、全国“十大改革风云人物”等称号聚集一身。
……
在这些可观的,显赫的数字和光环背后,是褚时健无尽付出和汗水,执念与追求。
每一个和他一起走过的烟厂人都知道。
是很多次他和工人一起背着香烟走上街头,一根根拿出来请人试吸。
是50多岁的他为了和工人一起抢修锅炉,连续3天不眠不休。
是很多人的记忆中,上早班的凌晨五点,他们看到的先是褚厂长的身影。
是数不尽的赶任务的日子里,他除了出差,几天天天都在车间待着。
始终,他和他们一起,带着他们跑,陪着他们跑。
是很多次人事上的排挤阻挠,被告暗状,以致于他的妻子形容他:只知道埋头工作,有人拿榔头打他一下,他才知道抬起头来,谁刚才打我?
是一次次起贷款,设备,跑断腿,磨破嘴,一次次立下“军令状”。
是一次次大胆的改革、创新,一次次的跌打又爬起。
始终,他和他们一起,爬过一座山,又望着更高的山……。
只为了,他常说的,可以很重,也可以很轻的两个字:责任。
对很多人的责任。
只为了一步步走向更大的愿景,立下初心时的愿景。
然而,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在五百多年前就告诫说:“追求梦想的人们啊,已经付出就要付出更多”。

文学网 www.hanliwx.com
读者文摘 感恩父母 防骗知识 网站地图相关阅读
- 送孩子去海岛上学,一
- 变异毒株拉姆达,可能
-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
- 谁妄想欺负中国必将碰
- 掌掴马克龙的男子出庭
- 华为鸿蒙:打破孤岛,
- 中国版图面积最大的朝
- 郑成功收复台湾
- 巴金的读书方法
- 迈克尔.乔丹和史泰龙
- 名人爱国故事:彭德怀
- 盘点深漂一族在深圳的
- 许世友将军的小故事
- 为什么有些人投资理财
- 左宗棠的肚子
-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不赦
- 张嘉佳睡前故事
- 列宁的成长小故事
- 科学泰斗钱学森
-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
- 用脚画画儿的杜兹纳
- 刘伯温求雨的历史典故
- 天才少年达·芬奇
- 欧洲来客马可·波罗的
- 印度“圣雄”甘地
- 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
- 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
- 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
- 林语堂上课请学生吃长
- 躲过战火的阿富汗宝藏
-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
- 胡雪岩两次跳槽改变命
- 徐霞客:人生没有白走
- 在你月薪三千的时候,
- 褚时健去世:那个不肯
- 褚时健去世:那个不肯
- 褚时健去世:那个不肯
- 褚时健去世:那个不肯
- 褚时健去世:那个不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