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
来源:韩历文学网www.hanliwx.com 作者: 互联网 2020-03-13 阅读: 次
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
中国有句古语:“百善孝为先”。意思是说,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。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,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。
古人说: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”。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,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,爱护年幼的孩子,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,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。
子路,春秋末鲁国人。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。尤其以勇敢闻名。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,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。
有一次,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,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,怎么办?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,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?
于是,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,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,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,子路忘记了疲劳。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。
事例二:包拯辞官侍母
包公即包拯(公元999-1062年),字希仁,庐州合肥(今安徽合肥市)人,父亲包仪,曾任朝散大夫,死后追赠刑部侍郎。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,性直敦厚。在宋仁宗天圣五年,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,当时28岁。先任大理寺评事,后来出任建昌(今江西永修)知县,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,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,回家照顾父母。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。
几年后,父母相继辞世,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。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。在封建社会,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,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,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。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。一般情况下,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,都会跟随去的。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。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,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,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--辞去官职照料自己。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,可能是父母有病,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,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。
不管情况如何,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,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。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。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,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。


韩历文学网 www.hanliwx.com
读者文摘 感恩父母 防骗知识 网站地图
相关阅读
- 浓情五月感恩母亲
- 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
- 来自父母的压力
- 经典感恩故事:子路借
- 感谢父母的批评
- 最后一分钟的感恩
- 十八岁我想感恩父母
- 爸爸我真的感谢你,感
- 藏在鱼里的爱,关于妈
- 文学网关于父爱母爱大
- 每天爱你一小时
- 母亲送饭的感人故事
- 母亲节,感恩母亲
- 浓情五月天,感恩母亲
- 滴水之恩,当涌泉相报,
- 母爱是一张饱满的弓
- 高考,天下父母
- 再无父亲可尽孝
- 何为亲情?附我这辈子
- 父亲的两封信
- 感恩父母的一封信
- 陪父亲聊天
- 孝顺父母不能等
- 我的母亲最伟大
- 父爱如海怎报答
- 《献给我们的父母亲》
- 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
- 父亲的爱
- 油灯下的妈妈
- 送给父亲的手套
- 母亲,我就想和你多待
- 可敬父母历尽沧桑
- 父母恩!需十跪
- 有首歌叫常回家看看
- 抒一怀感恩,献给妈妈
- 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
- 母亲的叮咛是幸福
- 妈妈,中秋儿子想回家!
- 我父亲和母亲